会说话的汤姆猫塞班,中文无人能敌了 会说话的汤姆猫旧版
2022年6月15日,吉林长春。
因受疫情影响,长春中医药大学毕业典礼上,一位泰国留学生通过远程视频参加毕业典礼并发表学生致辞。
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,视频中,这位留学生一开口就大秀东北话:
”干啥呢?咋地啦?瞅啥呀?”
(视频点击——泰国留学生的毕业致辞:“干啥呢,咋地啦,瞅啥呀”........)
于是视频过后的,评论画风毫无悬念了——
“这让我想起了塞班,塞班!有乃!(大狮子吼神功第九重天~)”
“这回标准中文走出国门了,还拉着东北话一起私奔了...”
“这....明明是正宗、纯种广西口音啊?!”
“中文无敌了,全世界都会说中国话了。”
“恭喜你毕业了,暹罗版‘岳云鹏’,燕子,没有你我可怎么活啊~”
“中泰友谊又进一步,饺子和麻辣烫+1分!”
“你这不行,发音太清晰了,跟我学:西红柿,胸市~”
“我也来教你一句地道话,普通发音:你好我叫彭于晏;东北翘舌方言发音:尿片~”
这段看似搞笑和欢乐的视频背后,其实意义深远——中泰关系,真的越来越来近了,汉语中文,真的越来越好了。
全泰国1000多万华人,已经占全国总人口六分之一,并且还没算上二代三代华裔血统。
1238年,从泰国首个王朝(素可泰)开始,曾有无数广东及福建人赴泰谋生打拼,因为密切的商业往来和跨国通婚,中泰早就是不分彼此的“一家亲”了。
随后经过语言文化反复演变,中泰双语已经能做到我中有你、你中有我,输出输入,往来贯通。
你热爱我的清新,我羡慕你的辽阔,你追寻我的神秘,我赞叹你的崛起。
汉语热,绝非偶然。
按地域血脉划分,广西壮泰同源,云南泰傣同根,在历史的年轮里,早已为新时代的汉语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
在中国传播的暹罗文化,更让泰语这门语言,离“小语种”的标签越来越远。
正因为如此,每年自中国赴泰的留学生稳居各国榜首,前往中国深造的泰国学生数量也在逐年递增。
泰国机场、景区、餐厅、商场、医院,泰汉双语的标识越来越多,全泰国中小学、大学、涉外部门及企业,标准汉语,已经成为了必修课。
“中国人学不好英语代表爱国”,不管这是否是一句玩笑话,但“泰国人学好中文”,一定是句真心话。
对待汉语,他们是认真的。
学习汉语,过程是欢乐的。
布周在进入泰国网之前,也是一名在泰汉语教师,算上之前助教和代课的3年时光,几乎接触过所有年龄段的学生。
他们当中有人在学中文时,使用“泰语拼音”标注中文发音,像极了我们部分人用“我死迪死”来标注“what is this”。但也有学生宁可跟不上,也要苦练“汉语拼音”,直到基础过硬才另学新篇。
大多数情况,他们的受教育动机,他们学习中文的目的,非常自然,更像是为了他们自己——“我学会中文,就能多听懂一些好听的中文歌曲,只要我多学几个单词,我就能浏览更多中文网站,那是一片新的世界。”
要说深度,泰国小学生学习的内容基本上是什么“颜色、星期、时间”,期末考试无非几道选择题和连线题,外加三个类似“因为...所以”的造句也就够了;
初中、高中阶段,开始涉及大量日常英语及汉语言HSK考试,商务、工业、化学、物理....专业词汇开始迸发....正式公文文体开始出现:询价函、通知事宜函、贸易洽谈申请;
大学阶段,要是涉及文学,第一节课就给你搞《资治通鉴》和《孙子兵法》,让泰国学生更头疼的是,中国古文看都看不懂了,起初还要不断接触风雅颂、唐诗宋词赏析...
当然成就感是有的,喜欢中国文化的泰国学生,会直接网购中国古代各朝代服装,或模仿古人见面时的文言文问候,或者来一场低配版的兰亭集序剧场,每逢春节争抢毛笔书写春联。
一切的一切,无不在中国古风的韵味展现中,收获满满的自豪感。
其次还有高校学生在博大精深的浩瀚中,独独爱上中国民国文学,在张爱玲的字句中落泪,又或在大上海的霓虹记忆中徘徊。
印象最深刻的,是一位泰国东北部的学生,他最爱的书籍,超乎布周的预料——《张纯如》。
他说自从他爱上中文以后,他的情感,牢牢地与中国拴在一起。
汉语中的“自强不息”,他翻译为“พยายามเข้มแข็งอย่างไม่หยุดยั้ง ตนเป็นที่พึ่งแห่งตน”——人生是一场永不停息的自律拼搏,而自己,永远只能靠自己。
他说他毕业后想去南京,因为凡中国人心中的痛,他也有,
而且,同样很痛。
当然了,在轻松搞笑的一面,泰国学生学中文和其他老外一样,总以为能找到些什么“规律”。
“以前我是男人,以前我不是女人”?!
瞧瞧这造句,自带IP:泰国。
“老师,我想用脚亲亲你~”
“老师,我鼻子聋了~”
狗血“小三”泰剧,来源于生活,用于考试。
OMG!这位小朋友,你的爱情是这样坏的?你这答案严重超纲了啊!
泰国的小学生,在写不出作文时,第二天也经历过老师怀疑的目光。
对于每一个外语初学者来说,只会那一句话,似乎是常态。
泰国特色无处不在,学个中文也要男女通吃。
问:你见过两张嘴的青蛙吗?
答:见过,在泰国.......
问:兔子为什么死了?
答:在泰国“可怜”死了....
曾几何时,关注泰国的朋友开始注意到一道菜,名叫“炸妈妈”。
“炸妈妈”之后,还有一位老外名叫“汤姆”,他将与你一同享用“油炸妈妈”。
在泰国餐馆“油炸妈妈”之后,他们还要“炒福建人”.....
以上的学习过程,真不该嘲笑他们。
相反,这是每一位语言学习者的必经之路。大胆写,疯狂练,频繁说,再难的词汇和句子都能够轻松掌握。
这是他们的刻苦痕迹,也是印象深刻的、最宝贵的记忆。
未来的某天,这些“试题”将成为他们与中国朋友对话的诙谐与幽默,将成为拉近商业伙伴关系的趣味和亲切,将成为澄清误会的友好使者:用着逐渐地道的中文,诉说着一路升级的蜕变,直到真正成为中泰桥梁的一砖一瓦。
这无疑是一件荣幸的事情。
正在学泰语的中国同胞,想必也有类似的开怀大笑吧。
最好的手足,最好的情谊,莫过于中泰,在各自的母语里,彼此相知。
就算眼睛看不见,就算只能依靠盲文,泰国人推广汉语的决心,从未改变。
——泰国清莱皇太后大学汉学院汉语师范专业视障学生南塔珀恩
“我要让更多看不见的泰国人学习中文。”
很多人会说,纵使算上血缘关系和文化爱好,泰国人犯不着对中国给予如此疯狂的热爱吧,这会不会是一种流行的盲目,又或者是一种暂时冲昏头脑的新奇。
可如果他们翻看历史就能知道,那是一段发自内心的历史共鸣。
1910年,曼谷王朝拉玛六世登基(五世朱拉隆功大帝之子),这位泰国首位完整留学于海外的新式国王,受到海外民主主义的影响,开始推行排华运动。
他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打压华人经济,关闭中文学校,限制中华文化传播。泰国华人要求被强制改为泰国姓氏,这一时期中文教学陷入低潮。
1918-1931年,13年间,50多万中国人到泰国谋生,华人社会开始逐渐庞大。
1938年,暹罗国名被”泰国“取代,该体制强调泰国民族至上,宣扬“立足本土之民,力争排外”,1939年的泰国学堂,中文只能学两小时。
这便出现了泰华界的勇猛抗争,学中文有可能会被警察监视,听广播学中文有可能被举报,抄写中文课本也要遭到一顿臭骂.....
随着中国的强大,随着改革开放后的崛起,中泰奋起反攻,那段从中作梗的“西方主义”节节败退,撕下要挟面纱后的泰国,能够重新与他的老朋友、好兄弟相聚,让华人文化与精神,重回吞武里郑信时期的火热,重返素可泰原始王朝的亲如手足。
这,就是一场在泰华人盼望已久的胜仗,也是华裔血脉扎根暹罗的见证与荣耀。
一段真挚的情感经过千锤百炼,迈过重重磨难,留下的只有不灭的金红色,值得惺惺相惜,也值得宣告来之不易。
历史的考验,就是不断清晰的明镜,能够让手足更为坚定。
潮州红头船,回返救国的包裹,在泰抗争的献身,旧时的先辈,沿着祖国富强的指引,终于踏上回家的路,眼下山河,如他们所愿。
中泰一家亲,说了太多,可是大多人只明白这句口号的发音,但却不能体会那片不能忘记的深度。
当年的他们,如今成了勇在前线的汉办孔院、教师工会,一批批的华文教师工作者拿起了接力棒,成为守护中泰的当代战士。
无论如何,这份暹罗汉语热,应当永世铭记。
为了自古扎根的中华,为了传承汉字的暹罗,为了携手并进的中泰。
为了历史长河中,那面存至当下的初见。
团结,富强。
文:泰国网不周十面派